以10余件發明專利質押,獲得千萬元融資——
未來,技術發展將有多快?量子技術被喻為未來產業。相較于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可以帶來算力的指數級增長,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作為目前中國最先進的可編程、可交付超導量子計算機,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芯片“悟空芯”,目前已為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用戶提供計算服務,全球訪問人次已達千萬次。從研發國內首臺超導量子計算機到更新至第三代并面向全球提供運算服務,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本源量子)這家中小企業受到社會關注。
本源量子的成立源于一次專利轉化運用實踐。21年前,中國的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間廢棄教室里成立。2017年,經過多年研發,這支研究小組在量子技術領域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彼時,國際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了量子計算的產業化運用。作為主要研究人員之一,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國平萌生了一個想法——將量子計算的理論研究轉化為一臺真正的量子計算機。為此,由郭國平組織的一支從實驗室而來的研發團隊成立了本源量子。公司成立初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5件專利作價3000多萬元入股,為本源量子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公司成立初期,我們一方面加快研發進程,另一方面基于公司發展開始進行專利布局。”本源量子知識產權與商務中心總監趙勇杰介紹,該公司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團隊,密切對接技術人員,在全盤了解技術過程中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方案,著力打通專利轉化運用的第一關鍵堵點。
基于研發與生產的深度融合,本源量子在2018年發布國內首款量子計算編程框架;2020年上線國內首臺國產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1號”,并通過云平臺面向全球用戶提供量子計算服務;2022年發布了國內首個量子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協同計算系統解決方案……
憑借自主創新成果,2023年,本源量子以10余件發明專利質押獲得千萬元融資,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專利產業化十大典型案例。“這筆融資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推動我們的研發。”趙勇杰坦言,在全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量子技術發展不進則退,因此需要不斷對量子芯片、控制系統、環境系統等方面的技術開展研發,推進技術迭代。而這些研發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
“我們考慮到通過專利運營獲得發展資金。但是,目前量子技術領域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難以找到適合進行專利轉讓、許可等轉化落地的行業企業。相較而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更易于操作,而且獲得融資成本較低,能夠讓專利快速實現價值。”趙勇杰告訴記者。
關于專利和技術的關系,趙勇杰認為,好的專利與技術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好的專利能夠展開技術、拓展技術邊界,來滿足技術產品化時所需條件,為基于技術的產品的市場通行保駕護航。多年來,本源量子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布局做到“能保盡保顆粒歸倉”,同時還多次運用專利導航分析強化產業技術制高點的洞察和布局。在量子計算的全新賽道上,本源量子以專利導航和檢索為先驅,完成構建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測控系統和量子軟件及量子計算機整機、生產線和相關產品的全產業鏈。
“當前,中國量子計算行業上下游相關主體已經達到200余家,本源量子將積極運用知識產權鏈接產業上下游企業,促進行業發展。我們希望通過多方合作,營造量子計算生態圈,更好地以蓬勃的創新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趙勇杰說。(吳珂)
中國知識產權報社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6號 郵編:100088 電話:010-82803888-6002 郵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5001074號-6